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  中铁装备:谈改革创新,促提质增效
中铁装备:谈改革创新,促提质增效

来源: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

点击量:2194

发布时间:2016-04-27

【  特大  】

  

4月13日,中铁装备党委组织开展“改革创新大家谈”活动,邀请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围绕如何做好改革创新、如何落实股份公司部署、如何推进提质增效等话题,开拓思维、碰撞火花、破解难题。 结合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两会精神”、4月7日股份公司张宗言总裁视察中铁装备的讲话精神,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设计研究总院、高新装备推广中心、地下空间研究院、技术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参加了座谈活动。让我们看看这些企业的负责人都说了些什么吧! 地下空间开发研究院副院长于少辉: 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一直做,等待时间的回报 创新是通过创造或引进新的理念、创意、知识、技术等要素,制造出产品、制度、组织等,并把这些产物应用于社会并创造价值。改革的本质还是创新,是一种理念的变革,经常说的是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创新和改革是互相促进的。改革要成功,需要两个方面:一个是正确的理念,二是很强的领导力去保证,仅仅是执行力还不够,使得观念深入人心。 我们地空院目前正在进行矩形盾构的工法研究,所谓的工法研究是以工程为对象,以工艺为核心,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把先进的工具、科学的管理整合一起,形成系统的工法。工法创新是一件很难的工作,我们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即“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一直做,等待时间的回报”。 高新装备推广中心常务副总经理简云龙: 营销创新要就坚持四个原则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是人或组织的自我需求。改革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高新装备推广中心的成立,是集团公司生产关系改革和经营创新的成果。在经营中有采取低价竞争导致血雨腥风的“红色经营”,我们装备搞的是高端经营、品牌经营为主的“蓝色经营”。我们进行经营创新,要坚持以下四个原则:一是永远不要抛弃创新的根本:产品。坚持把“优秀的产品才是最好的营销”,只有在产品的基础上创新的营销,才是永远能够保持活力的营销,才能不断创新。这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一致,没有好的产品,就没有市场。二是重视渠道。高新装备推广中心增加的是更多的渠道,我们超前经营,影响地方政府、业主、施工单位,避免价格战。三是要把营销创新提升到战略高度。打造百年老店,要确定我们的主要产品,要把企业营销创新当作一种战略,不会朝令夕改影响长远布局。四是做好服务。服务是别人无法复制的法宝,技术服务公司就是我们的特色服务之一,成立高新装备推广中心、地空院,也都是体现我们的服务意识。 技术服务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伟: 改革和创新的核心是人 改革和创新可以分成几个层面:改革强调的是革新,创新强调的是新鲜;改革强调目的,创新强调动机;改革是外驱力,创新是内驱力。改革和创新的核心是人,有了人才会有新的工法、新的市场、新的产品等。执行力不强很多时候是执行能力的问题。从领导层面来考虑,执行力不强是不是目标不清晰、任务布置不透彻,对资源配置不合理;从执行层来考虑是是不是执行的能力不够。执行能力要先于执行力去考虑,这是改革和创新的前提。 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孙志洪: 创新需要精力、毅力、动力和环境 谈到创新,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创新是不是都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不是都只是研究院的职责?在这个事情上我们要有全面的认识。每个单位、每个人都需要创新,而系统的创新就是改革。设研总院面对的问题都是世界难题,因为我们所处的圈子很小,全世界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很少,圈子里的人解决不了的就是世界难题,所以我们面临很大的压力,也同时具有很大的前景,突破一些问题就是突破了世界难题,这也是很令人鼓舞的。创新不仅需要精力,需要动力。创新更需要毅力。创新需要经验的积累才能产出成果,而在创新的道路上有很多人思想逐渐固化,没有创新的毅力了。创新需要环境。创新是有成本的,有失败的风险,因此要宽容失败,拥有较为宽松的环境鼓励创新。 战略规划部部长蒋兴三: 谋划落实“十三五”是改革的根本抓手和内容 需要认识创新及改革的含义,进行正本清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是行为,新是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实际为依托。创新的层次中,理念创新为根本,技术创新为引领,机制创新为基础,组织创新为抓手,管理创新为常态,商业模式创新为焦点。我们要以谋划落实“十三五”是改革的根本抓手和内容。我们要聚焦产业变革,树立新的产品观,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业链条、产业区域和产业领域,找到新的蓝海、新的价值增长点和新的价值富集区;关注组织变革、体制机制变革,建立模块化、柔性化、扁平化、网络化的“四化”组织结构体系;始终注重解决头脑中的问题,进行理念统合和思想统合,认知结构不一样,看到的东西就不一样;要注重组织、机制、流程的配套;要注重思想结构、人才结构的适应,资源安排与战略的匹配度;要高度重视外部推动力量对促进内部改革、变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