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
点击量:17913
发布时间:2019-03-01
【 特大 大 中 】
▲ 2017年3月2日,中铁工业上市揭牌
▲ 2019年2月27日,中国中铁报长篇报道《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时代之音——中铁工业重组上市两周年发展纪实》
这是一家年轻的企业,重组上市仅两年时间;这又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可溯源至1894年的山海关造桥厂。这是一家传统企业,在制造业精耕细作;这又是一家高新企业,以科技创新抢占世界制高点;这是一家有红色基因的企业,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播下的火种代代相传;这又是一家绿色发展的企业,改革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 2019年2月,中铁工业一届一次职代会暨2019年工作会召开
这是一道复杂方程式。解题者是公司党委领导下的全体中铁工业人,答案则是两年来踏下的一个个脚印,取得的一项项业绩。
政治引领 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在国家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大潮中,2017年3月,中国中铁整合旗下中铁山桥、中铁宝桥、中铁科工和中铁装备四家核心工业企业组建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工业)并上市,成为A股市场上唯一从事铁路道岔及地下掘进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
▲ 公司重组前后股权结构对比
百年历史,重装出发。中铁工业与时俱进确立了“传承超越、创新发展”的新理念、“中铁工业、世界品牌”的企业愿景和“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新目标,力图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 2018年,纪念建党97周年暨“一先两优”表彰大会
政治引领,党建先行。“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这一重大原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中铁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易铁军表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既是国有企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担当,也是企业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 2017年5月23日,党建工作纳入公司章程
上市之初即召开股东大会,以99.9%的通过率在中国中铁范围内首家完成了党建总体要求进章程,公司党委成员依照法定程序进入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两年来,公司党委把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有力推进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全员覆盖,用新思想指导企业科学发展。着力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重组上市后,第一时间组织谋划党建工作,建立健全党的工作部门,配齐配强党务工作人员。2018年,组织召开党委会12次,研究生产经营重大事项119项,否决5项存在风险的重大事项。
公司各级党组织立足现场、立足实际,推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工作相互融入、相互促进。党的思想引导、政治保证、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铁宝桥实现40年持续盈利,连续5届荣获全国文明单位。中铁装备“蜂巢式”党建经验入选中组部基层党建案例,并获得2018年全国国企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 2018年8月16日,王中美向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同志塑像敬献花篮
遥想1922年8月,王尽美来到山海关造桥厂(中铁山桥前身),开启了中铁工业革命斗争的历史。此后近百年,中铁工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如星河灿烂,照亮前进之路。2018年8月,党的十九大代表、中铁九桥职工王中美来到中铁山桥,向王尽美雕像敬献花篮。这是一种敬仰,更是一种传承。从百年前的党小组到现在拥有7400多名共产党员的企业党委,中铁工业的广大共产党员继承先烈遗志,前仆后继,在跨越式发展中接续奋斗,谱写新时代伟大篇章。
融合发展 释放1+1>2效应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铁装备时提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能否有大的提高,关键是能否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趟出一条路子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还提出了“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和总书记视察中铁装备
一份指示指明一条道路,一份关怀坚定一腔信心。为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国中铁对其工业板块进行了优化整合,新组建中铁工业,大力推动工业板块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把中国中铁建设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特大型综合产业集团添砖加瓦,为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建设制造强国加油助力。
作为央企深化改革、混改重组上市的典范,中铁工业认真践行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深入推进动力变革,激发产业生机活力,经过认真谋划,确定了“三商合一”的发展道路,即以工业制造为核心,以全产业链服务为主线,做工业制造商、工程服务商、产业投资商“三商合一”的企业。
作为一个重组企业,如何实现新老产业协调布局、共同发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铁工业认真分析自身优劣与外部市场需求,创新提出了“现有产业依靠改革焕发生机、新兴产业依靠创新挑起大梁”的固本开新思路。
▲ 中铁工业自主研制的地铁减震道岔
首先,中铁工业立足自身优势,提出打造隧道掘进装备、道岔、钢梁钢结构三张“王牌”,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升级改造河南新乡隧道专用设备生产基地,建设世界首条全自动刀具生产线;在郑州打造盾构装备智能生产基地,建设掘进机产业集群,吸引了全球一流的人才和技术;在天津建设盾构机再制造基地,打造盾构机出口东北亚、欧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桥头堡和维修中心;在陕西宝鸡建设国际一流铁路专用高锰钢辙叉生产基地,可年产重载高锰钢辙叉15000个;在中铁宝桥南京公司推行ERP管理,实现生产、采购、库存、发运、财务、销售全流程管控。
▲ 2018年5月,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其次,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组建中铁工程服务公司,开展盾构租赁和隧道工程服务;开展地下停车场、综合管廊、城市下穿隧道等地下空间开发综合服务业务;开展类金融业务的探索,合资成立西安地下空间投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实现以投资带动新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培育新动能,布局新产业,打造未来发展引擎。相继成立了中铁轨道公司,开展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研发制造;组建中铁磁浮公司,开展磁悬浮新型车辆的研发制造;成立中铁环境公司,布局新兴环保产业。
“百年老店”再立潮头,企业发展从有到优。目前,中铁工业的钢桥加工制造安装能力世界第一,道岔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盾构机与硬岩掘进机(TBM)研制水平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同时,新兴业务板块不断开疆拓土,中铁工服建立了隧道掘进机租赁平台,截至2018年末,共收录盾构机400余台,其中可随机调配的有244台;中铁磁浮、中铁轨道如期实现样车下线;中铁环保产业稳步推进、蓄势待发。
▲ 出口迪拜两台土压平衡盾构机
市场最能说明一切。2018年,中铁工业累计新签合同额308.4亿元,同比增长23.16%。在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大势下,公司股价总体表现跑赢大盘,超出上证指数11.08%,超出所在工程机械板块15.39%。一年来,先后荣膺第十三届董事会金圆桌“最佳董事会”“最具战略眼光董事长”“最具创新力董秘”奖项,第二十届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2017年度金牛投资者关系管理奖”,第十八届中国上市公司百强高峰论坛“中国百强企业奖”等多项资本市场有影响力的大奖。
2019新年伊始,在中国科技界的至高荣誉——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中铁工业的“异形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一举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迄今为止,中铁工业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和发明奖1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这些奖项覆盖了隧道施工设备、高速铁路道岔、桥梁钢结构制造等公司所有主营业务板块。
▲ JQ1300架桥机在浙江三门湾跨海大桥成功应用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是持续创新的基础要素。”中铁工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建斌表示。两年来,中铁工业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以产学研为抓手,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从2008年第一台盾构机研制成功,到如今盾构机产销量高居世界第一,专注科研是中铁工业实现这一飞跃的成功之匙。”全国人大代表、中铁装备总工程师王杜娟表示,2017年,企业主营产品的研发投入比达到了9.34%,而国内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是3%,“在大型施工装备领域,如此高的研发投入比相当难得。”
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天地。重视正向激励作用,在部分下属单位尝试薪点制、项目分红制等不同激励方式,对引进的高端技术人才实行谈判薪金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和项目经营开发有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特殊奖励。
在创新实践中,李建斌敏锐地发觉到,发展制造业可以借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路,实施“精准创新”,优先解决 “卡脖子”问题。中铁工业在产品创新中突出“专、精、特、新”:研制特殊性能和特殊用途的“非常规”设备,加紧规划研究设计全新产品,丰富工业产品门类,研发工程项目的针对性设备,引领细分行业的市场需求。自主研制的“全球超大空中造桥机”——1800吨专用架梁起重机在沪通长江大桥顺利使用;国内现役超大1300吨海上架桥机填补了国内跨海大桥成套施工设备的空白;首台国产地下连续墙施工“利器”——双轮铣装备投入使用,成为我国唯一一家拥有双轮铣设备研究、设计、制造、施工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企业;国内自主设计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打破了国外对大直径盾构生产的垄断;与纽敦光电(上海)开展深度合作,将光学技术应用到掘进机方面,研发更先进、更高效的世界第四代半、第五代掘进机,积极抢占世界掘进机技术新高地。
▲ 国产首台双轮铣
两年来,中铁工业科技创新硕果累累。2017年,公司新承担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3项,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专项1项,7项成果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8项成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成绩更进一步。除了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外,“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装备(TBM)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超大断面马蹄形土压平衡盾构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一等奖;3项成果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8 项成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铁九桥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家;2018 年度中国中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中铁工业获得特等奖 2 个、一等奖 4 个、二等奖 4 个。年内申请专利 448 件,较上年增长了 32.2%,授权专利 250 件,较上年增长了 23.1%。
▲ 2018年10月29日,极端装备誓师动员大会
科技创新永远在路上。着眼未来,中铁工业实施“一中心三示范”项目,建设智慧云中心,分别在掘进机、钢桥梁、道岔领域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提升信息化水平。抢抓川藏铁路建设契机,召开极端装备誓师动员大会,正式开启川藏铁路极端装备研究制造新征程,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极端制造相结合,深入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实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重要指示。
2018年2月1日,由中铁工业自主研制的国内超大直径TBM“彩云号”在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开始掘进。大名鼎鼎的“彩云号”曾与航空母舰、C919客机等共同当选“2017年度网友最关注的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它的开工运作,将为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亚洲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施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2018年2月1日,“彩云号”在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正式开始掘进
一种“在场”证明了一种分量。两年来,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建项目中,中铁工业的身影处处闪耀,以实力担当了“国家队”角色。
▲ 中铁工业参建的港珠澳大桥九洲航道桥
2018年,由中铁工业研制的全球首台马蹄形盾构机负责施工的蒙华铁路白城隧道胜利贯通。这是我国首次成功将马蹄形盾构工法运用于铁路山岭软土隧道,在我国铁路隧道施工装备研发与技术服务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春风号”在中铁工业下线,标志着中国盾构的设计制造迈向高端化。由中铁工业参建的川藏铁路(拉林段)藏木特大桥合龙,中缅国际铁路(大瑞段)怒江特大桥合龙,同江中俄铁路大桥钢梁全部架设完成。在“世界桥梁史上的王冠”港珠澳大桥身上,中铁工业的作品“中国结”和“风帆”成为伶仃洋上最美的风景。中铁山桥职工马学利荣获“港珠澳大桥特别致敬奖”,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据统计,仅2018年,就有20项中铁工业参建的国家重点工程顺利竣工;247台盾构机下线交付,年产销量世界第一;钢梁钢结构突破100万吨,创历史新高;生产道岔近9300组,高锰钢辙叉17000个,占国内六成以上市场份额;制造其他专用工程机械400台,产能持续上升。
▲ 2018年1月26日,蒙华铁路白城隧道贯通
值得一提的是,在蒙华铁路白城隧道,受益于新装备、新工法的使用,作业环境大为改观,建设者可以一边高效工作,一边享受“盾构咖啡”带来的惬意时光。在“孔雀之乡”云南德宏,盾构机被绘上了巨幅孔雀图案,还有了一个极富特色的美丽名字——“彩云号”。在鹏城深圳,“春风号”盾构机的头部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鹏鸟,寓意改革开放的春风从这里吹起。这些都让新时代的工程建设变得更有温度,让“中铁工业造”的品牌影响力更加彰显。
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中国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
两年来,中铁工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断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持续在“优进优出”上做文章。他们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与合作商开展技术研发、工艺提升、质量服务等多方面的合作探讨,不断培育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017年,中铁工业与全球双轮铣龙头企业意大利卡萨格兰地公司签订合约,双方将在双轮铣产品的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全面合作,有效延伸产品和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影响力。
▲ 2018年3月2日,黎巴嫩大贝鲁特引水隧道贯通
2018年,中铁工业在海外建立经营网点3个,海外新签合同额达1.8691亿美元,同比增长7.52%。成功签约德国莱茵河大桥和瑞典斯鲁森大桥两个海外钢桥项目,成为通过业主审查的唯一中国企业。世界超小直径TBM“中铁238号”成功贯通黎巴嫩贝鲁特引水工程施工难度超大、距离最长的2号隧道,解决了当地160万民众饮水难的问题。史无前例的百米钢桩使孟加拉人离“梦想之桥”帕德玛更近一步。被称为马尔代夫工程、中马”一带一路“合作标志性项目的中马友谊大桥正式通车,在盛大的庆祝仪式上,马尔代夫总统亚明两次用中文表示谢意:“感谢习近平主席!感谢中国人民!”
▲ 中铁工业参建的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
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了中铁工业产的盾构机、道岔、钢桥梁、架桥机、铺轨机等产品。它们为全球工程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又像是一位位文明的使者,为实现更快、更好、更安全的人类出行梦想而铺路搭桥。
2018年5月8日,在第二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由中铁工业主办的“2018中国品牌战略发展论坛”在中铁装备盾构总装车间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间提出了“三个转变”重要指示,这里也成为“中国品牌日”的发祥地。
两年来,中铁工业贯彻落实“三个转变”,在服务工程建设的同时,也着力展示着企业形象,让“中铁工业”的品牌越来越亮。
2018年,中铁工业共有6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63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3人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受殊荣,充分展现了中铁工业人的风采。党的十九大代表、工会十七大代表、“大国焊将”王中美,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央企楷模王杜娟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成为企业产品质量和产品形象的代言人。
继“彩云号”当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后,国内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港珠澳大桥双双获评“央企十大创新工程”。积极参加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设计并孵化了新时代号、六合易家、盾构咖啡等新品牌。中国进口博览会、中东轨道交通展等国内外重要展会上也频频出现中铁工业的身影。中铁科工高铁架桥机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展”上闪亮登场。2018年,中铁工业解决了8万农民工就业问题,1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57人实现脱贫,彰显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百年岁月积淀下来的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一直在滋养着中铁工业,给予它绵绵不绝的生命力。
“新时代,我们将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姿态,让改革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创新之势越聚越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易铁军的铿锵之语也是全体中铁工业人的誓言。未来,中铁工业将秉承“传承超越,创新发展”的理念,坚持科技改变生活,为实现中国装备制造的转型腾飞,为助力实现人类美好出行梦想作出新的贡献!